教学内容: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相关链接第90页。
教学目标:
1.结合摆积木的具体情境,掌握连乘、连除的运算顺序,并能正确进行计算。
2.通过本节课的学习,使学生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,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。
3.在解决问题和探索算法的过程中,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。
教学重点:掌握连乘、连除的运算顺序,能正确进行计算。
教学难点:概括运算顺序。
教具准备:课件
教学过程:
一、 情境导入
师: 美丽的大森林有一片宽阔的草地,草地上聚集了一大群小动物在玩耍,特别热闹。今天,森林王国的大象爷爷邀请咱们班的同学们去参加这个大聚会。你们想去吗?
生:想去。师:想要进来,先得对上小熊的三个口令!
口令一:2 ×3 = 6 ×4 = 36 ÷4 = 9 ×3 = 48 ÷6 =
8 ÷2 = 8 ×3 = 24 ÷6 =
口令二:3+5+6= 30-5+6= 15-7+9= 10+8-6=
师:连加、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时都是怎么计算的呢?
生:连加、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时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计算。
口令三:
=
=
(设计意图:本节课是关于连乘连除的计算。对于学生来讲,计算课相对比较枯燥,因此,我以“同学们参加动物聚会”这个童话故事引入,并贯穿整节课。常规积累部分,用小熊的三个口令引入,激发孩子的“斗志”。)
二、 合作探究
1、连乘计算
师:进入美丽的动物王国,青青的草地,清澈的小溪,参天的大树……都在向同学们招手。同学们跳着、笑着,碰到了一只小松鼠,他正在摆积木。小松鼠见到同学们也很高兴,给大家摆出了他最得意的积木造型。
师:仔细观察,你从小松鼠摆的积木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?
生1:我发现2个一组,一列有3组,摆了4列。
生2:我发现2个一组,一行有4组,摆了3行。
师: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!你能算出小松鼠一共摆了多少个积木吗?
师:请同学们先自己动脑探索一下,然后把你们的想法(算式)记录在作业纸上。
学生独立思考,尝试解决问题,教师巡视。
(设计意图:先完全放给学生,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。在探索的过程中,学生们个个积极思考,把各自的想法用算式表达出来。)
交流算法
师:哪位学生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方法?
生1:6×4=24(个)。(师板书) 我发现一列有6个,一共有4列,4个6相加用算式6×4=24表示。
教师在巡视时发现有一些同学是这样列式的,便加以讲解。
师:一列有6个,你是怎么得到的?
生1:2、4、6数出来的。
教师一边手指6×4=24(个),一边问“那这个6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?”
生1::2×3=6。
教师顺势把6×4=24(个),改成2×3×4=24(个)。
师:同学们还有其它想法吗?
生2:8×3=24(个)。(师板书)我发现一行有8个,一共有3行,3个8相加用算式8×3=24表示。
师:那8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?
生2::2×4=8。
教师顺势把8×3=24(个),改成2×4×3=24(个)。
生3:我先算一行有几个,一行有 4个2,2×4=8(个),再算3行有几个,3个8,8×3=24(个)
师:非常棒,孩子。同学们理解他的方法了吗?先求一行有多少个积木,再求3行一共有多少个积木。(课件演示)你们还有其它不同的方法吗?
生4:我的算式是2×4×3=24(个),意思跟刚才的同学一样,先求1行有多少个,4个2相加,再求3行一共有多少个。
师:你真聪明,列了一个综合算式。
师:刚才这两位同学都是先求一行有多少个积木,哪个小朋友还有不同的方法?
生5:我的算式是2×3×4=24(个),先求一列有几个,2×3=6(个),再算4列有多少个,6×4=24(个)。
师:这位同学也用了一个综合算式来算,(手指板书:2×3×4=24(个))你为什么把2×3写在前面?
生5:我是先算一列有多少个积木,2×3=6,再算4列有多少个积木,6×4=24。(课件演示)
师总结:同学们说得思路清晰,很有条理性。看来我们面对同一个问题时,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。
师:回想刚才的计算过程(课件展示)
2×3×4=24(个) 2×4×3=24(个)
6 8
这就是咱们今天学习的连乘。
告别了小松鼠,咱们继续前行。看,青青草原上最美的美羊羊也来给大家打招呼。她给你们带来了这4道题你会算吗?练一练(学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,教师巡视 )。
2×4×6= 3×3×2= 2×2×5= 2×3×5=
师:谁来说说你的计算过程?
生1:先算2×4=8,再算8×6=48。
师:对吗?(出示正确答案)恭喜你做对了。
生2:先算3×3=9,再算9×2=18
师:同意吗?(出示正确答案),恭喜你又答对了。(剩下的两个直接出示答案。)
2、连除计算
师:羊羊村的村长也知道大家很聪明,也给大家带来一道题目。你会计算36÷6÷2吗?
师:这种算式叫什么名字?
生:连除。
学生尝试计算。
师:谁来说说你的计算过程?
生:先算36÷6=6,再算6÷2=3.
师: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?
生: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的。
教师手指黑板两道连乘、连除的计算过程,并提问: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个算式,你发现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?
生1:他们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。
生2:2×3的连接线上没有箭头,36÷6的连接线上有一个箭头。(师追问“为什么?”)因为乘法中2和3交换位置积不会变,除法中却只能用被除数36去除以除数6,不能把被除数36和除数6的位置交换。
师:既认真观察又积极动脑思考,你真棒!
师:青青草原上最聪明的喜羊羊也想来考考大家,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?
生:敢!(激发学生的兴趣。)
24÷6÷2= 36÷4÷3=
(设计意图:教学连除时,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。此时,学生会结合刚刚学习的连乘计算方法,运用知识迁移自行解决。)
概括算法
师:观察一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些算式(课件展示),这就是咱们今天学习的连乘、连除(板书:连乘连除)。它们的运算顺序都是怎样的?
生:在计算连乘、连除运算时,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。
三、自主练习
师:同学们继续在动物王国前行,突然眼前有一条河,小猴子跑过来告诉大家“想要过河先闯关”,你们能行吗?(课件展示)
生:能。
27÷3÷3= 3×3×4= 2×3×4= 4×2×7= 56÷7÷4=
学生自主解决,挑生回答。
师:闯关成功。大家真棒。继续前行,小猴子带领大家到了“聪明屋”。看,他给大家准备的宝贝你们能打开吗?(课件展示,学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。)
56÷7÷4= 2×4×7= 63÷7÷3= 9×5-30= 3×3×3=
(设计意图:练习连乘连除的计算比较枯燥,因此借助小猴子“想过河先闯关”和小猴子准备宝贝来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。 )
四、回顾反思
师:在动物王国中漫步,不知不觉咱们就到了大象爷爷的“智慧宫”。(课件展示:今天大家有什么收获?)
生1:我学会了连乘、连除运算。
生2:我知道了连乘、连除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。